<li id="ipnki"><acronym id="ipnki"></acronym></li>
<rp id="ipnki"><acronym id="ipnki"><input id="ipnki"></input></acronym></rp>

  • <tbody id="ipnki"></tbody>

    光伏首富的沉浮

    在原材料緊缺的2021年,“擁硅為王”一度成了光伏產業的基本準則。但僅僅過了一年多,今年8月下旬,手握硅料業務的通威股份(以下簡稱通威)就突然宣布進軍下游的組件業務。消息一出,就連一直有著“光伏茅”之稱的產業鏈一體化企業隆基綠能(以下簡稱隆基)也連跌了數日,8月19日至今,市值累計下跌近600億元。手握光伏產業里最核心
    在原材料緊缺的2021年,“擁硅為王”一度成了光伏產業的基本準則。但僅僅過了一年多,今年8月下旬,手握硅料業務的通威股份(以下簡稱通威)就突然宣布進軍下游的組件業務。

    消息一出,就連一直有著“光伏茅”之稱的產業鏈一體化企業隆基綠能(以下簡稱隆基)也連跌了數日,8月19日至今,市值累計下跌近600億元。

    手握光伏產業里最核心的硅料,通威股份已經是當下產業中最具賺錢能力的贏家,卻高調進入組件市場。

    是真攪局,還是別有籌謀?擁硅為王,贏家攪局?

    事實上,同樣處在新能源的大賽道里,光伏和鋰電產業面臨著相同的痛點:上游的盈利能力明顯要高于中下游。與鋰礦企業“吃肉”,中下游的電池廠商、車企“喝湯”的局面一樣,長江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,2022年除硅料外,下游環節盈利基本處于歷史中低位區間。

    具體來看,光伏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,分為硅料-硅片-電池片-組件和光伏電站。

    隨著全球持續加碼碳中和,多方力量推動能源轉型,人類前所未有地希望從太陽光里轉化出更多電力。加之“雙碳”目標,讓2021年被稱為碳中和元年。也是在這一年初,通威和隆基等光伏股股價被推到了一個歷史新高點。

    由于需求旺盛,同時原材料的產能周期長于下游,導致上游材料處于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況,“擁硅為王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。

    到2021年9月,單晶硅料價格相比年初就漲了1.5倍,產業鏈各環節價格集體飆升,唯獨夾在中間的組件價格維持平穩,僅上漲約9%。在硅料價格一路上漲的情況下,上下游發展失去平衡,很多已有的組件訂單將陷入不賺錢甚至虧損的窘境,組件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長時間被壓在70%以下。

    為此,2021年底時,隆基、晶科、天合、晶澳、東方日升等主要光伏組件企業曾集體站出來,呼吁企業避開年末“搶裝潮”。

    也正是在當年底,市場預期高位盤旋的硅料價格或許已經漲不動了。但預期之外的需求再次出現,托著硅料價格曲線繼續上揚。

    歐洲在能源上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,但今年天然氣供應量大幅下降,疊加持續高溫因素影響,讓歐洲電價沖向一個新的高峰。

    根據泛歐洲的電力交易所Nord Pool的數據,8月中旬,歐洲電力系統均價達到每兆瓦時322歐元,其中立陶宛、德國、瑞士、法國等國家價格都在每兆瓦時550歐元以上。同期,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站上300歐元/兆瓦時。作為對比,去年八月荷蘭天然氣價格不超過30歐元/兆瓦時.
    0
    天天射天天弄天天操,色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,光棍天堂影院手机版,污A片视频在线观看
    <li id="ipnki"><acronym id="ipnki"></acronym></li>
    <rp id="ipnki"><acronym id="ipnki"><input id="ipnki"></input></acronym></rp>

  • <tbody id="ipnki"></tbody>